天高地迥,觉宇宙之无穷;
兴尽悲来,识盈虚之有数。
意思是说,渺小如我也会发现有命运这回事。
我啊,前年春节偶然从B站刷到《滕王阁序》的朗诵版,《东周列国:春秋篇》和《三国演义》的二创视频,大致剪辑的是重耳流亡期间向老农乞食、伍子胥攻楚复仇、申包胥哭秦庭、周瑜战南郡不利、刘备荆州对饮时慨叹日月蹉跎,等等。
除王这类嘴少年外,其余人的共同特征是,先前已通过实践印证了自己的才干,可人到中年甚至老年、依然东奔西走甚至颠沛流离,且迟迟不能得偿所愿。典故我都知道,台词动人配乐到位,真个是如怨如慕、如泣如诉,年初以来未尝不叹息流泪,那时无法预料上半年能否顺利毕业,心有戚戚,以致最近把沿用好久的背景音乐都替了,可惜《爱上张无忌》完整版空间不让用。
用贡斯当的话讲,读到古代英雄的动人传说,今人怎不壮怀激烈、感慨万千呢?尽管故事本身的蛊惑性真假难辨。
到7月初终于意识到,历朝历代莫不都问出身、论血统来限定资源分配,即使最讲究平等、因而斗争也最酷烈、催生最多机会主义的年代,不照样有类似说法。那么,像我这样一个出身寒微的年轻人,都会为着毕业无望而椎心泣血,费解我们一不去偷、二不去抢,怎么还要陷入求告无门的绝境,典故里那些出身无比高贵又极其自命不凡的盖世英豪,他们在自己最困厄的时节里,又该会有多痛苦?岂非要乘个千百倍?
三百六十行都有衡量乃至考核从业者的标准,譬如官吏的政绩与等级,商人的产业与财富,工人的技术与薪资,对勉强算得上知识分子的我们来说,无非就是在教书育人和著书立说上的成就,而博士研究生若不能先在“著书立说”特别是论文发表上通过考核,就根本不配教书育人。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,长期忍受精神上的高度内耗、迫自己尽快发表学术论文完成学位论文,既关乎自己对待学业是否称职,另一方面也终究实实在在地、关系着吃饭问题。至于理想信念,则务必小心收藏在角落绝口不提。